12月1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商报社联合举办了恒源祥·纪念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高峰论坛。在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就中国商业改革30年取得的成就、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作用及未来中国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商业服务业30年增长56倍
何济海:商业,既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也是30年前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最为严格、计划特征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也是新时期最早启动改革和实施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就业人数由改革开放前的1300多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7000多万人,增长了6倍多;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由1978年的15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89210多亿元,增长了56倍,跃居世界第三位;消费贡献率在去年国内生产总值11.4%的增长比例中,达到4.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投资和出口;上缴国家税收年平均增长20%以上,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近20%。可以说,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份,齐全的经营业态,多样化的管理和营销方式,无不显示出中国商业服务业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黄国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改革开放的30年,是商品流通产业发生质的飞跃的30年。这30年不仅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商品市场,实现了我们多年梦寐以求的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物价稳定和百业兴旺,也使得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零售业从起步走向成熟。
张维迎:在我看来,中国过去30年改革最重要的两方面:第一是放开价格,或者说价格自由化;第二是整个经济的非国有化。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曲折。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1980年,国家经委,就是当时主管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中央政府部门,邀请美国教授给中国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做培训。美国教授设计了一个课程表,交给国家经委的官员审核,经委官员审核后划掉了两门课:第一门是《市场营销》,第二门是《公司财务》。《市场营销》是教“如何卖产品”,对中国企业不适用,因为当时中国的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厂长经理需要做的是按照计划指标生产产品就可以了;《公司财务》也没有用,因为所有企业都是国有的,由国家统一预算管理,需要的资金全部由政府财政提供,创造的利润也全部归政府所有。而今天,这已经成为商学院学生最重要的两门课。管理课程的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的两个最重要改革:价格改革和企业制度的改革。
我自己大致判断,过去30年中的前15年,中国基本完成了价格自由化,后15年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如果要调整价格、放开价格,就要开听证会。价格已经不是政府改革的重要议事,只是业务部门需要做的事情了。但在1993年之前,价格问题是需要政治局讨论的。
金融危机给中国服务业带来发展良机
姚景源: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但是,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衡量一国经济是否健康要看四大指标,即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在经济增长率方面,1至3季度gdp增速是9.9%,比去年同时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在遇到如此大困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略高于30年平均增长率9.8%的速度,而欧美国家等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却在大幅度衰退;在就业率方面,去年年初确定的新增就业岗位是1000万个,前三个季度完成了全年就业目标的94%,有如此成绩来之不易;物价方面,前年中国的cpi达到了历史上10年最高水平,但去年的cpi已经走出了前高后低的走势,11月份为2.4%,预计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物价会继续回落;国际收支平衡方面,此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但去年1-9月份贸易顺差同比减少47亿美元。按照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非常好的。
樊纲:我认为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8%的增长。前30年,我们商业企业发展遇到最大的瓶颈是国际商业渠道被国外大企业垄断。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国外大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之际,未来商业企业可以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与狼共舞,去赚国际商业渠道的钱。
何济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和蔓延,我认为今年对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首先是对百货店的影响大于超市。因为超市经营的主要是需求刚性大、价格较低的生活必需品,而百货店经营的主要是选择性较强、价格较高的中高档商品。从2008年第三季度百货店销售增长率在各零售业态中由前年的首位降为第八位。其次,对家具、家装(修)、家电、汽车的影响大于日常生活用品。受股市、楼市低迷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导致需求下降。第三,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大于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这与前者出口、投资增速放缓,且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后者有关。同时,对城市市场的影响大于农村市场。这不仅缘于农村的市场化程度不及城市,也与去年农民收入继续增长、明年政府将加大惠农补贴有关。
刘瑞旗(中国工经联主席团主席、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实体经济表现最具抗跌性。“代工型”企业遭受重创时,拥有自由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品牌型企业却挺立潮头,逆势上扬。
张维迎:目前,出现了企业家新移民潮。如果国家仅增加投资计划,不增加私营企业家投资信心,政府提出4万亿元投资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目前,老百姓因持有金融资产而使个人财富缩水的现象十分显见。股市的“挤占效应”削弱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力,政府要重视财富效应。我建议把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动等现有国家持有股份打包成基金,分配给老百姓。
姚景源:经济衰退期、流动性过剩和货币紧缺并存,每个人都捂紧钱包。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有人带头花钱。1998年时我国政府以1500亿元投资带动几万亿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最终克服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如今,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更为庞大,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力度也更大,因此,除了政府提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政府还需引导全社会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
黄国雄:中国零售市场的稳定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础,中国零售业的稳定还将对世界消费品市场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因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蓄积与提高,必须建立在其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未来中国需要发展实体经济。4万亿元的投资大概需要6到8个月才能转换为消费,中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如果能够正真提高居民的收入,将给零售业带来发展良机。
牛纲(大商集团董事局主席):我算了一下,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如果有2000亿元用在商业服务业设施建设上,可以建设300个10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购物中心。
中国发展商业服务业要更专注主业
樊纲:未来中国商业服务业最主要的是专注本业。在危机中更需要专注,因为危机来了,各行各业可能都不好了,专业化是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要求,像沃尔玛、麦当劳只专注专业,他们不进行多元化经营。曾有记者问麦当劳ceo,麦当劳为何租五星级宾馆培训员工?为什么麦当劳不做地产?麦当劳ceo回答,只要麦当劳有一个厕所有意义,我们就把服务业做好,安家立业是资本。建议我们的商业服务企业,赶快清理副业,回收资金,回归主业。未来几年企业的发展不是多元化,而是要专注本业的发展,练就一招鲜。目前来看,商业服务企业保证主业发展是最重要的。
何济海:我国商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小,组织化程度偏低,与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商业集团相比,在竞争中仍处在弱势地位。今后要在规范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着重培育提高中国商业企业集团的应对与竞争能力,加快建立中小型商业企业促进体系。
黄国雄:我认为,如果说近30年改革开放中,制造业将中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话,未来服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将会使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入经济强国。
牛纲:美国金融危机孕育着转机,金融危机意味着商业服务业要重新洗牌。纵观世界500强,一半是商业服务业,零售业占比重很大。虽然我国商业服务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差距很大,但中国一定会诞生国际零售业大公司,我国重商时代即将到来。中国一定会诞生零售业的大公司,这是国情和世界经验决定的。十七大确定我国经济以拉动内需为主,商业服务业在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角。
刘瑞旗:就目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看,仅凭“中国制造”,中国不可能有话语权。因为中国2008年进出口产品的金额都在1万亿美元以上,但不论是出口产品的最终定价权还是进口产品的定价权,都不在中国手里。
金融危机来临后,很多经济紧张的美国人会调整自己的购买层级,消费日本、德国品牌的有可能转而需求中国品牌的产品。这时候,如果我们将品牌做好,产品价格又合理,一定可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中国制造”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中国制造”不可能造就强大的中国。只有“中国经营”才能富强中国。我相信中国会成为“中国经营中心”。
张维迎:未来3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前面提到中国经济改革的两大任务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这两项改革进行的。现在两大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接下来改革应该转到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在政治体制改革完成以后,才能巩固经济改革才成就。
姚景源:我认为,目前仍然由政府定价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垄断行业和基础设施,比如成品油、天然气、水、电力、电信的价格等等,这些问题下一步需要解决。
樊纲:按照工业水平、城市化程度,30年改革开放还只是走了一半不到,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体制等细节还不完善,包括收入差距、环境保护等问题是新阶段的新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这些问题的薄弱。目前,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还没有放开,能源、银行都是国家管制。中国下一步应该加快生产要素价格、社保全国统筹、创业制度与产权保护制度、金融制度、行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下一阶段的体制改革会为商业企业竞争提供一个好环境。
黄国雄:由于商业网点规划仍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依据,目前这类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2009年,酝酿多年的《城市商业网点条例》有可能由国务院颁布,从而使中国城市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第一次有法可依。
2009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
2008年12月18日,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行。在以“影响力创造力促进力——站在历史新起点”为主题的恒源祥·纪念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30周年高峰论坛上,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09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
这十大热点是:
1.中国商业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和考验;
2.扩大消费,优化供给,将成为政府和商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3.食品安全问题继续考验政府监管能力和商业诚信;
4.地震灾区市场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和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商业投资新一轮增长点;
5.农村商业网点和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升级继续大面积展开;
6.《城市商业网点条例》有望颁布实施,为规范商业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创造条件;
7.大型连锁商业的扩张明显趋缓,更加注重区域性发展和向中小城市延伸;
8.网上销售将创造更大的增长;
9.以购物“限塑令”为开端,商业发展政策开始强调节能环保;
10.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来源:济南堤口集团信息中心搜集整理 |